景點介紹:
全臺第一官建媽祖廟
位在赤崁樓附近,大天后宮是全臺第一座列入官方祭祀的媽祖廟, 為台灣最早官建的媽祖廟,俗稱大媽祖宮,每年春天和秋天都有祭典,且只限官員、紳商參與,現在則是信媽祖的信徒不可錯過的朝聖地。
廟的前身是王府邸
除了「全臺第一」的美名外,其實大天后宮的建築前身也是大有來 頭。這裡原本是明朝末代郡王-寧靖王的宅第,1683年,施琅率軍渡海來台大敗鄭克塽,此後為收復民心,有鑑於台灣人民對於媽祖的信仰,特奏請清廷將寧靖王府改建為天妃宮供奉媽祖,後將建築改建成「大天妃宮」,並向外宣稱是媽祖協助攻下了臺灣。隔年,媽祖就被封為天后,改名「大天后宮」,也成了台灣第一座官建媽祖廟。
傳統藝術的博物館
正因為大天后宮有著尊貴地位,不僅香火延綿不絕,廟內的裝飾也是請來最好的師傅打造。兩邊的牆壁都是各時代府城名畫師的留筆,廟內還有歷史悠久的匾額、文物、石雕、木雕裝飾,樣樣都是 廟宇藝術的精品。進到廟內就會看見大殿內祀奉的巨大金面媽祖像,威武栩栩如生的千里眼、順風耳隨伺在側,三座神像皆為泥塑雕像工藝的絕佳展現,是進到大天后宮一定要仔細欣賞的部分。
牽成姻緣的月老公公
但大天后宮內近年最讓人感到神奇的就是後殿供奉的月老公公,常有許多單身男女來此參拜,向月老公祈求緣粉與紅線帶在身上,緣粉可招來緣分,而當帶在身上的紅線不見時就表示月老公公已經幫你把紅線繫好了,準備迎接美好的緣分吧,至今據說已撮合許多佳偶,甚至還有日人跨海來台求緣也已抱得美人歸,是府城大天后宮的另一個傳奇。
主祀:天上聖母-媽祖
配祀:四海龍王、三官大帝、臨水夫人、註生娘娘、福德正神、五文昌帝 君、觀世音菩薩、釋迦牟尼佛、聖父母、水仙尊王、月老公、地藏 王菩薩、藥師如來佛、阿彌陀佛
藝品導覽:三川殿 龍柱
鑑賞重點:中西混合的柱頭
仔細看,中式龍柱上方被一圈葉子所環繞,是受西洋古典建築柱頭「芼莨葉」做法啟發而產生的變化體,被暱稱為「白菜葉」(就是餐桌上常見的那道)。芼莨葉的柱頭,常見於臺南其他的日治時期公共建築(如:司法博物館),而台灣匠師吸納了日治建築華麗繁複的雕刻樣式,並轉換為自己熟悉的樣貌,也就形成了許多廟宇常見的白菜葉柱頭。這一對龍柱完工於1949年,或許匠師就是看到了日治建築這種「把葉子裝飾在柱頭上」的作法,便悄悄地挪移到廟宇的龍柱上。
鑑賞重點:誰躲在龍柱裡
龍柱不只有龍,仔細找找會發現不同的人物站在龍的縫隙中,這些人物左右各有八位,分別騎著馬、拿著武器,底下還有活靈活現的鯉魚向上噴水,整條柱子非常熱鬧。
圖說:三川殿 龍柱「柱頭特寫」
鑑賞重點:匠師留的彩蛋
這對龍柱由福建惠安的石雕師傅「張木成」所作,就像電影結束後工作人員名單的跑馬燈,匠師也把自己的名字和打石店的名稱藏在龍柱裡面,來找找看「匠師在哪裡」。
圖說:三川殿 龍柱「藝師簽名」
藝品導覽:三川殿 龍虎壁
鑑賞重點:龍虎壁
廟門兩側牆壁上帥氣的書法字左面(龍邊)寫著「龍吟」,右面(虎邊)寫著「虎嘯」,下面則分別以石頭雕刻了兩隻龍在雲海裡翻滾,兩隻虎在柏樹下對望。 動物這麼多,為什麼要雕刻龍跟虎?這是由於傳統建築的方位觀是由主神的面向決定,左邊是「龍邊」右邊是「虎邊」,信眾從龍邊進去,虎邊出來,代表「進龍門,出虎口」,有納福除災的含義(龍門進祈福,虎門出避禍)。光是進出一趟廟宇,神明就幫忙消災解厄!
圖說:左邊是「龍邊」- 龍堵
圖說:右邊是「虎邊」- 虎堵
故事彩蛋:五隻蝙蝠的密碼
廟宇的匠師常常會透過諧音傳達吉祥的意涵,仔細看,在龍與虎的石雕上面,各藏了五隻蝙蝠,這是因為「蝠」代表了「福」,五隻蝙蝠象徵著「五福臨門」——在廟宇的門口把福氣迎進門!
鑑賞重點:八駿馬的連環畫
在龍虎堵的石雕下方,兩邊各有四隻駿馬,神態各異,有的奔跑,有的打滾,有的低頭吃草。馬有著尊貴、祥瑞的象徵,因此被匠師選入裝飾題材。而這片壁堵的小馬,不僅神態可愛,就連肌肉線條也雕刻得栩栩如生。
圖說:上方的五隻蝙蝠象徵著「五福臨門」 下方有有四隻駿馬
藝品導覽:拜殿 龍柱
鑑賞重點:龍的數量與爪子
看龍柱的門道第一點,就是找龍在哪裡、有幾隻,通常年代較早的龍柱,一柱只雕一龍,大天后宮的拜殿龍柱即屬此類。另外,從龍爪的數量,就可以推測神明的位階。龍柱有分三爪、四爪、五爪,只有皇帝才能用五爪造型,大天后宮原本是明朝寧靖王的王府,這裡的龍柱有幾爪呢?放大看看便知。
鑑賞重點:繞著龍柱走一圈
廟裡的龍柱通常採用的是「圓雕」技法,最大的特色是欣賞者可以從四面八方觀看。仔細看龍柱的龍尾在上,龍首由下往上看,穿越環繞柱身的朵朵祥雲,無論從哪個角度都可以感受到龍的肌肉強而有力地盤著柱子。
圖說:拜殿龍柱,請繞著祂欣賞
藝品導覽:拜殿 憨番
鑑賞重點:屋簷下有站人
在拜殿的四個屋簷下,各站了四個「憨番」。所謂的憨番,指的是在屋簷或樑枋下抬著厝角或大衫的苦力,有些著漢服、有些袒胸露背、有些是外國人貌,在意象上擔任了傳統建築結構上的承重角色。
大天后宮的憨番造型斯文,身著漢服、赤腳,以單手與單肩扛著大杉,另一手則分別拿著書卷、貫錢、蒲扇、元寶。人物的嘴角微微上揚,神態自若,看起來扛柱子這差事一點也不苦。下次看見憨番,不要忘了感謝他們守護廟宇的辛勞。
註:「憨番」為沿用過去此類藝品之通稱,無對任何族群有不敬之意,若冒犯請見諒。
「憨番」- 注意手裡拿著貫錢
「憨番」- 單手與單肩扛著大杉
藝品導覽:拜殿 平臺紀略碑記
鑑賞重點:臺灣最早的清代石碑
「平臺紀略碑記」是臺灣現存最早的清代石碑,已經有超過三百三十年的歷史,寫下了臺灣納入清朝版圖的經過、安撫措施及善後處置的方法,由平定臺灣有功的施琅將軍所立。就像今日在新建的公路、橋樑等公共設施旁,處處可見的紀念碑一樣,記載了執政者欲紀念、流傳給後世的功績。 這塊高279公分,寬106公分,材質為花崗岩的石碑,推測是在大陸特地打造後才運過來。石碑上方刻團龍紋飾,邊框也有龍的紋飾,顯示出碑文的尊貴。
圖說:拜殿 平臺紀略碑記
藝品導覽:拜殿 商山四皓彩繪
鑑賞重點:廟宇裡的圓形壁畫
欣賞廟宇的時候,會不會有一個疑惑,為什麼廟宇的壁畫有這麼多種形狀呢?有時長方形,有時圓形,有時又是方形,這些形狀通常是由畫師依照廟宇空間來決定,例如寬闊的壁面可以用長方形的大型壁畫,或是在方形壁畫間穿插圓形壁畫,讓視覺感不那麼呆板。決定了圖框形狀後,才選擇要畫什麼內容。像這幅「商山四皓」,出現的人物眾多,圓形的畫框可以讓視覺焦點凝聚在中心的四位老者,接著人的視角會習慣跟著曲線移動,環繞畫作一圈,就剛好可欣賞完一幅畫。
鑑賞重點:畫裡暗藏昆蟲玄機
傳統彩繪有一個技法叫做「馬蝗描」,蝗就是蝗蟲,指的是筆法模仿蝗蟲足部,讓筆畫有著明顯的稜角,通常用於較為陽剛形象的人物。仔細看畫中人物的衣服皺摺,都有馬蝗描的彩繪痕跡。
圖說:拜殿 商山四皓彩繪
藝品導覽:正殿 仙翁敬桃彩繪
鑑賞重點:對角線構圖
這幅「仙翁敬桃」,畫師把人物置於畫面右側,老人的肢體跟視線都望向右下角,背後的松樹則朝左上方延伸,超出畫框,使得畫面產生均衡的美感,這是傳統彩繪常用的對角線構圖。對面的「麻姑獻瑞」壁畫也是運用同樣的手法、不同的對角線方向,達成兩幅畫對稱的效果。畫作右方書「西池蟠桃大如斗,色是濃豔味若酒;開花結實三千歲,食之共與天地久。玉峰寫意 丙辰夏 壽彞仿畫」不僅利用題字補白畫面,也說明了畫作的含義。
故事彩蛋:屋頂上的三尊神明
畫裡的老人有著飄逸的白色鬍鬚、慈祥的面容,手裡捧著一顆象徵長壽的仙桃,這位老人正是南極仙翁,也是廟宇屋頂常出現的三位老者之一,又稱壽星,與另外兩位祿星、福星,常駐在屋頂,代表著福氣、財富、壽命。
註:彝(一ˊ)
圖說:正殿 仙翁敬桃彩繪
藝品導覽:正殿 虎溪三笑彩繪
鑑賞重點:壁畫的生活場景
在這幅尺寸特別巨大的壁畫中,有三個男子面對面大笑,雙手也跟著忘情地抬起,是不是像極了平常我們聊天講到激動處時,自然會有的動作呢? 不像一般廟宇壁畫的嚴肅畫面,這幅畫描寫的是崇尚自然的東晉時期,文人雅士之間的友誼。詩人、道士、禪師因為聊天聊得太開心,而差點忘了禪師不能下山的規矩,直到被山上的虎嘯提醒,三人才大笑而別。 廟宇的壁畫不一定總是聖賢的故事,仔細觀察,有時候也會有著跟我們生活一樣的場景。
鑑賞重點:蚯蚓爬在衣角上
在這幅畫裡,畫師採用了「蚯蚓描」 來描繪人物下擺的厚重質感,蚯蚓描指的是繪畫的線條像蚯蚓一樣圓勻細長,有種飄逸感,正好符合畫中人物:詩人、道士、禪師的個性與形象。
註:彝(一ˊ)
圖說:正殿 虎溪三笑彩繪
藝品導覽:正殿 陳松年書法
鑑賞重點:左字右畫
廟宇藝術內暗藏許多「潛規則」,決定了這些藝術品的位置與內容,「左字右畫」就是規則之一。 廟宇壁面的裝飾,包含了書法與繪畫,一般認為書法的位階是高於繪畫的,加上廟宇「以左為尊」的傳統,因此書法會放置於「左邊」(神明視角的左邊),而右邊當然就是繪畫。下次到廟宇,可以試著站在神像前轉一圈,以神明的視角觀察,看看是否左手邊有書法,右手邊有繪畫?
鑑賞重點:書法後的教育與政治
這幅飄逸的書法出自日治時期的書法家陳松年先生之手,完成於昭和十八年(1943),是大天后宮現存最早的書法作品。這幅書法的內容出自《中庸》,是儒家經典的「四書」之一,其主旨在於修身養性,也有著廟宇的教化功能。 值得注意的是,書法的落款為民國十八年,但真實的年份應為昭和十八年,只不過在戰後為了符合政治時局,而塗改為民國紀年,許多廟宇都有類似的情形。
圖說:正殿 陳松年書法
藝品導覽:後殿-木蘭從軍彩繪
鑑賞重點:呼應殿堂空間的壁畫
古代崇祀聖人的祠廟會在後殿設置父母殿,配祀主神的先人,大天后宮也不例外,祭祀的是媽祖的父母與家人,稱「聖父母殿」。在神像的右邊,畫師潘麗水用一幅「木蘭從軍」的壁畫,呼應聖父母廳「孝順」的本質。 「木蘭從軍」來自民間流傳的詩歌,講的是木蘭加入軍隊,代替年邁父親出征打仗的故事。在這幅畫中,木蘭站在畫面前方,面容雖然溫柔婉約,但一身戎裝,單手提弓,半身已地跨在馬匹上,英氣十足。她回望的方向,有著年邁的父親與家人,還有年幼的弟弟不捨地追著。畫師把半幅畫的中心放在木蘭,接著透過木蘭的視線,把觀看的重心引導到其家人,讓畫作充滿律動與流暢感。
圖說:後殿 木蘭從軍彩繪
藝品導覽: 大雄寶殿 盜法像彩繪
鑑賞重點:展現神蹟的構圖
這幅由畫師丁清石重繪的「盜法像」,講的是一群人偷走觀音菩薩的神像,結果船開到半路,遇上觀音菩薩顯靈,以蓮花阻擋竊賊的去路,成功阻擋了竊盜事件。 畫師為了彰顯神明展現神蹟,把觀音菩薩放置於畫面左上方,當瀰漫的煙霧與波浪交會,神明若隱若現地現身。以位居畫面上方一角的觀音菩薩為中心,下方對角線輻射散開的竊賊只能瞻仰著神,運用構圖就能凸顯神明高高在上、解救眾生的形象,這是畫師高明之處。
圖說:大雄寶殿「盜法像」彩繪
營業時間:
全年開放
地址|電話:
700 臺南市中西區永福路二段227巷18號 | +886-6-221117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