擁有近三十年歷史的鹽水天主堂,是台灣最具特色的教堂之一。中國宮殿外觀讓人側目,聖經故事採用傳統中國繪畫來表現,「最後晚餐」的詮釋也全都換上中國風,餐桌上擺著中國古餐具,真讓人眼界一開呢!
景點介紹:
鹽水除了蜂炮和燈節,還有一個隱藏版的景點,便是中西風格合併的「天主聖神堂」。 有著屋瓦、斜屋頂、紅色樑柱,濃濃的傳統廟宇建築風格,走進一看,內部的裝飾則會讓初次造訪者感到滿滿的衝擊。寬敞的空間、祭壇、兩旁的木頭長椅,和其他教堂無異,但一根根紅色的楹柱,以不同的字體寫著書法對聯,甚至連台灣廟宇常見的「白菜葉」柱頭、木雕雀替都一起出現。所見的壁面皆充滿了彩繪,仔細端詳內容,會發現就像是把聖經的故事用傳統廟宇彩繪的「語彙」重新呈現一番,包含了人物造型、食物、植物等,都像是台灣人所熟悉的廟宇壁畫。 如此文化融合的建築風格有其背景。1955年來自德國的首任神父胡國臨來到鹽水,開始福音的傳佈工作,為了融入這個「習慣講台語、到廟裡拜拜」的鹽水小鎮,神父也努力講台語,後有李少峰神父以在地化元素改建的教堂建築,目的是為了拉近跟民眾的距離。在天主教已經廣為台灣人認識的今天,這樣的建築具有珍貴的時代意義。
※天主聖神堂非觀光景點,請民眾尊重規定,勿擅自闖入參觀。
也可參加「台南散步導覽-鹽水月津港漫遊」透過深度導覽解說認識
https://www.twtainan.net/zh-tw/statics/michelin-3-stars-travel
主祀:天主(聖父、聖子、聖神三位一體)、聖母瑪利亞
配祀:無
藝品導覽:獅子
鑑賞重點:獅子的西洋風
傳統廟宇的三川殿都有石獅,保護著廟宇,融入在地的天主聖教堂,自然也少不了牠們的存在。站崗在天主堂的牌樓下,兩隻獅子遵循著傳統,公獅腳踏彩球,母獅有小獅相伴,小獅甚至是仰著被母獅踩在腳下,更顯得親暱。但和其他廟宇石獅不同的地方在於細節裝飾,像是身上帶的鈴鐺,是由西洋樣貌的獅子所啣著;而石獅腳下的基座,不是傳統的神獸或寶物,而是西洋歷史建築上常見到的植物、紋飾,甚至還有翅膀。
圖說:公獅子
圖說:母獅子
圖說:母獅腳下小獅子
圖說:獅子胸前鈴鐺
藝品導覽:「最後的晚餐」壁畫
鑑賞重點:在地化的晚餐
位在祭壇後方的壁畫,是經典名場面「最後的晚餐」,畫的是耶穌受難前與十二位門徒共享晚餐,用餐之際,耶穌在餐桌上預言將有一位門徒出賣祂,這幅彩繪的畫面便停留在這個時刻。 我們可以看到黑髮、長鬍鬚、身著紅色長袍的耶穌坐在桌子的正中央,其他門徒也是中式彩繪的人物作法。但注意餐桌上的食物,西方聖餐禮中的麵包被包子取代,而酒杯由「爵」(中國傳統盛酒的容器,也是朝官門神手上常持之物)替代,甚至耶穌手上就拿了一顆白胖胖的包子。而出賣耶穌的「猶達斯」(又稱「猶大」)又是哪一位呢?畫師留下了伏筆,畫面中有一人頭上無光罩,手上拿了一個黃袋子,暗示他即將為了錢而出賣耶穌。
圖說:「最後的晚餐」壁畫
圖說:「最後的晚餐」壁畫,前有包子與酒杯
藝品導覽:「上帝創造天地」壁畫
鑑賞重點:創世紀的故事
教堂的後方壁畫,畫師畫了《聖經》第一卷〈創世紀〉中,天主創造天地的過程。在正中央穿黃袍,腦門碩大的即是天主,形象類似傳統廟宇中常見的「壽星」(南極仙翁),上帝雙手一張,創造天地,底下的六個圈圈內的畫面,則代表了每一日不同的造物:第一日創造光,將日和夜分開;第二日創造空間,將空氣和水分開;第三日創造植物和地;第四日創造太陽、月亮和星星;第五日創造飛鳥和魚;第六日創造了人。仔細看,其中一個圈圈內,還有小恐龍藏在其中。
圖說:「上帝創造天地」壁畫
藝品導覽:聖母子雕像
鑑賞重點:穿著中式衣服的聖母與聖子
教堂旁涼亭造型的建築內,敬禮的是聖母與聖子的木雕神像,等身大小,聖母的造型據說是依照1936年上海全國天主教大會中的聖母造形,以及參酌媽祖神像而雕成,眼睛望向下方,凝視著芸芸眾生。特別的是聖母與聖子身上的衣服,都是中式的服裝,上頭雕刻了紋飾和花朵,聖子的衣服甚至刻上「救世主」的字樣。由於神像長年接受蠟燭的煙燻,加深了木頭的顏色,也讓聖母有了「黑聖母」的稱號。
圖說:聖母子雕像
營業時間:
疫情期間不開放參觀
團體若需參觀,請事先電話預約
建議撥打電話時間如下
周四:10:00-15:00
周六:18:00-20:00
周日:9:30-11:00
地址|電話:
737 臺南市鹽水區西門路19號 | +886-6-6521174